(圖片來源:天馬行空)
沒有經過失去,不知擁有的珍貴,在民主自由國度呼息暢然,是幸福的;不必身歷恐怖政權或是高壓統治的迫害,可以自我追尋生命的價值。在威權政府下生活形成壓力,情緒糾結在一片恐懼當中,非親身體驗是難以想像。
天空飛翔的燕子,多麼悠遊自在,嚮往燕子隨心所欲翺遊於天際之間,代表對身心全然自由的一種追尋,而追求自由是人類本能。在極度壓抑的社會氛圍下,沒有自由,只有苦悶。甚至有的國家的女人身份卑微,被要求以「布卡」罩住容顏,全身從頭到腳包裹著,身不由己行走於男人身後,非但談不到女權,甚至連男女平等的人權都闕如。這在全世界追求自由民主的社會中,可說是不可思議的。
前陣子冒著燠熱暑氣去看了《喀布爾之燕》(The Swallows of Kabul)的試片。這部片子入選第72屆坎城影展一種注目。由阿爾及利亞的小說家雅斯米納・卡黛哈(YASMINA KHADRA)同名暢銷小說改編而繪製的。這是一部動畫影片,由法國知名女星,也是導演的莎寶·布里曼莎寶·布里曼(ZABOU BREITMAN),與法國知名動畫師伊莉雅·葛培-梅微克(ELÉA GOBBE-MÉVELLEC)共同執導。這部原著小說內容十分沉重,導演以動畫形式展現,希望帶領觀眾透過繪畫的距離而有所感受,因為小說中有許多難以承受的血腥和暴力畫面。
片中故事背影發生於1998年夏日,在塔利班極權統治下的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城內,一對相愛的夫妻對所處社會缺乏自由而感到窒息。身為藝術家的妻子因與學者的丈夫發生爭執,他不幸碰撞頭部倒地而亡,這純屬意外事件。這件被視為殺夫的案子,在男人是天、女人是地的社會中引起了軒然大波;女人將身陷囹圄,被處以極刑。正如這位丈夫有天在刑場,向被處死的女人投擲石頭般,這位妻子也將面臨酷刑的命運。一天這位知識份子的丈夫,百般無聊在廣場看行刑,他與其他男人一樣,將石頭投向戴著布卡的犯罪女人,在亂石重力投擲之下的女人,不多久即鮮血直流,倒在血泊中死亡。另一對夫婦先生是典獄長阿提克,妻子曾是護士,這兩對夫妻的命運糾纏一起。癌末的妻子曾救過比她年輕的丈夫,他感恩她的救命之情結為連理,但兩人過得並不快樂。雖為典獄長他對殘酷的石擲之刑,相當反感。而身為知識份子的藝術家老公,雖對塔利班政權的高壓統治有著無法呼息的排斥,但那次擲石投向女人的行為,似乎也順應了殘酷統治。他悔恨自己的行為,但如何懺悔也得不到藝術家妻子的原諒。她無法想像最親愛的丈夫也是塔利班的幫凶。本想逃離喀布爾的這對夫妻,丈夫在妻子數日冷戰之後,希望她走出去不要自閉自囚於室內,不料發生口角導致肢體動作過大,他沒站穩不小心頭部撞上了屋內石塊致死。在這男尊女卑的國度裡,殺夫是罪大惡極,妻子將被處以死刑。片中將兩對夫婦的相處關係情感多所描繪,以及不同生活背景遭遇穿插其中。他們彼此的命運,就在這憂傷而荒涼的城市廢墟中,而有所交集。
只有自由的靈魂,才能生命鮮活;自由平等的生存是人類的基本人權。然而在恐怖政權之下,肅殺之氣,殘酷現實,令人窒息。穆勒所言「個人的自由,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自由。」在此之下成了奢望,無法自由呼息是極其苦悶。片中如作者所描繪充滿著窒息與無望的環境中,生活抑鬱而嚮往自由天空,如燕飛翔。塔利班恐怖政權下,人民沒有免於恐懼的自由,片中學者丈夫和藝術家妻子都無法生活在深受壓迫與暴力的環境下,他們渴望自由與親密擁抱,但被視為禁忌,違反戒律。她偶爾仰望窗外天空,嚮往著自由飛翔的燕群。她對男性至上,女性備受歧視,不能拋頭露面只能罩著布卡深表不快。當深愛的丈夫因意外而亡,她似乎也沒有生存的勇氣,即使可以申訴是場意外而免於死刑,但她保持緘默,不作任何抗辯。雖然典獄長阿提克瞭解了事實真相,伸出温暖援手,但她已視死如歸。因為本想和她一同追求美好未來生活的摯愛已逝,她沒有理由再存活下去,尤其在這沒能自由呼息的恐怖政權地方。沒有了自由憧憬,她一心求死。
外表冷酷的塔利班女子監獄的典獄長阿提克,對身染重病的糟糠之妻十分關心。將女囚送上刑場是他的職責。一向嚴肅死板的他,偶然看見了女藝術家熱情奔放、放蕩不羈的畫作,他的心靈突然頓悟,原來這才是自由的樣貌。她那顆渴望嚮往自由的心靈,藉由畫筆描繪出美麗的遠景,沒有框架,自由揮灑的裸畫,竟是如此地動人心弦。渴望自由的希望,就如同喀布爾的燕子,在這片嘆息的土地上空自由地飛翔。她身陷囹圄,即將成為亡魂,典獄長將故事告訴了妻子而留下淚來,身染重病的她發現這是丈夫第一次哭泣,是為別的女人動了同情眼淚。於是,她作了一項困難的決定。最後劇情十分戲劇化,張力十足,雖是動畫影片,我也為之深受感動,竟也紅了眼眶。
片中角色如小說中的人物無懼塔利班的殘暴,典獄長阿提克跟他的妻子最後所為,對塔利班的專權作了最大挑戰。而女藝術家沉默以對,坦然接受刑責,不作任何辯解,即使只是一場意外。她此舉可說是對貶抑女性、抹煞人權的殘酷統治作了無言抗議。
雖然故事背景是距今二十多年前的阿富汗,但2021年8月底美軍撤離,隨著塔利班政權回歸,片中的女性困境重演。女性地位眨低至極,她們必須重新穿上吋膚不露的布卡,且沒有家族男性的陪同下,不得自行外出。她們在學業、事業上成就,一夕之間化為烏有,自由與平等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。這是在自由民主的國度生活的我們無法想像的。以動畫生動表現,片中角色人物被迫屈服於塔利班政權的威嚇下,並對女權壓制到幾至無人性,在男尊女卑社會下,女人被踐踏至極。電影最後結局令人愀心,對塔利班的專權作了强力無聲抗議,頗具反諷意味,而深深觸動觀影的我。
導演為了拍這部影片特別找到阿富汗神秘女子樂團「藍色布卡」的MV影片,她並將三個活在塔利班極權體制下的女人,穿著布卡玩著車庫搖滾,作為開場白。片子問世後獲得廣大共鳴,五十個影展爭相邀約,並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。和其他動畫片不同的是,探討愛情及女權議題的片子,用渲染的水彩畫風,表達了極嚴肅的人權議題。在愛的給予與付出中,抑鬱、沈重的恐怖氛圍下,流動著人性的温暖,這種對比是片子美好的意象。人類追求自由平等本能,在靈魂深處靜靜流淌,而愛是恆久忍耐,愛情是無私的付出。久病纏身的妻子成全對方,捨身為愛,結局並未如她所願,但她的無怨無悔的付出,真情付出,令人唏噓,久久不能自己。
「生命誠可貴,愛情價更高,若為自由故,二者皆可拋。」在這部由小說改拍成的動畫電影,以水彩畫動畫形式,渲染著對自由天空的嚮住,如同燕子自由飛翔於藍天白雲之際。在片中的天空是陰鬱,整個調性緩慢而沉悶,女畫家恣意大膽的裸體、裸女畫,挑戰著塔利班社會禁忌,也象徵她對自由的渴望。藝術創作之所以能展現自我,在於一個不被牽絆的靈魂,而藝術家在不受限的環境,得以發揮最大的才華,盡情揮灑,展現創意。
《喀布爾之燕》旨意除了闡釋人類追求自由平等的本能,男人女人皆是人,所謂基本的人權不分男女。在21世紀的今天還存在貶抑女性的恐怖政權,視女子為低賤卑微,甚至不祥的封建腐朽思想,真是令人匪夷所思。除了聚焦在女性被歧視命運外,並藉知識份子和藝術家的口中談到歷史文化捍衛價值的必要。此外片中的典獄長對有恩情的妻子始終不離不棄,雖然沒有熾烈的愛情,而是親密的家人關係。最感人的莫過於妻子的成全,為了丈夫的第一滴眼淚而捨身,最後結局是淒美得令人心碎,讓人看見無私的愛情,是人世間最美麗的風景。
《喀布爾之燕》由天馬行空發行,該公司提供資料如下:
有關導演
莎寶·布里曼ZABOU BREITMAN
1959年10月30日生於巴黎,父親是知名演員吉恩·克勞德·德雷特,4歲時曾隨父親一起躍上螢光幕。八零年代開始,參演過數十部電影、電視、劇場作品。九零年代更與多名歐洲知名電影人合作,演藝之路備受看好。2001年,演而優則導的她,推出第一部導演電影作品《記得我愛你》,熱愛表演的她,仍不忘自己在片中尬一角,本片也讓她取得巨大成功,榮獲凱薩獎最佳首部劇情長片等三項大獎。才氣縱橫的她,2019年推出動畫作品《喀布爾之燕》,以美麗豐富的畫面,帶出阿富汗女性渴望自由的堅定意志。
「透過動畫講述這個故事再適合不過,這賦予我們無限的自由去詮釋,否則我們該如何名正言順地在喀布爾拍攝這個故事的真人版呢?」~莎寶·布里曼
伊莉雅·葛培-梅微克ELÉA GOBBE-MÉVELLEC
大學主修應用美術,2003年畢業後開始學習動畫製作,她的首兩部動畫作品《MADAME》、《ESCALE》正式入選安錫動畫影展。除了承接商業廣告、時尚影片的動畫製作,她也擔任多部動畫電影的動畫師,參與過大大小小動畫電視、電影製作。《喀布爾之燕》是她執導的首部動畫長片。
「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,我學到了很多。我從中感受到很多前所未有的圖像靈感,有機會參與這個複雜又深刻的故事,我相當榮幸。」~伊莉雅·葛培-梅微克
有關原作
雅斯米納・卡黛哈YASMINA KHADRA
本名穆罕默德.莫萊賽奧(Mohamed Moulessehoul),於1955年1月10日在阿爾及利亞境內撒哈拉沙漠的小村落出生。9歲進入軍事幼校,畢生在阿爾及利亞軍隊擔任軍官,也於該國內戰時參與過對抗宗教狂熱分子的戰事。18歲開始,陸續用本名出版了六部小說,並以作家的身分獲得肯定,卻引來阿爾及利亞軍方的注意,於是在1988年特別針對他成立文字檢查委員會。他只好改採筆名躲避審查,而「雅斯米納.卡黛哈」是他太太名字的前兩個字。直到2001年離開軍隊遷居法國後,才正式公布真實身分,之後也依舊持續使用這個女性筆名,表示對妻子的感激,以及對所有阿拉伯女性的敬意。
推薦分數:7.8
留言列表